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,中国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并不断提升,市场供需矛盾已由供给不足转向总体供过于求,人们由追求消费数量转向追求消费质量、档次和品牌,消费升级的大潮正在奔腾而来。
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消费升级的需要。行业供给结构需要加快调整和升级,以适应供需矛盾发生的根本变化,大幅度提升行业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,为人们享受美好生活打造更高层次、更高质量的物质基础。
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加速推进。消费升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正成为影响中国化工未来的最重要因素。它们相互推动、相互促进,正在创造行业发展方式的深度变革。
消费升级的影响
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根本性作用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,今年上半年,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,同比增长9.4%,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.5%,比上年同期提高14.2个百分点,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,特别是消费升级成为引领与支撑消费增长的主力军。
石化产品是基础性产品,是与电子、纺织、轻工、农业、装备、建材、航空航天等行业相配套的原材料或配套产品,人们消费升级,创造了更大、更高层次的石化产品需求,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。
首先,5G时代正引领着石化产品消费的新高潮。
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,通信技术迭代不断加快,人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大数据与互联网服务。当前,社会正在向5G时代大踏步前进,5G通信标准的商业化应用,已经蓄势待发。
在节能环保、智能电网、导航通信、智能农业、智能制造、智慧城市等领域,5G都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,人们对5G消费的潜力巨大。
其次,高端制造业创造了石化产品消费的新需求。
高端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。目前,中国高端制造业有了长足进步,新能源、航空航天、轨道交通、海洋工程、工程机械、数控机床等一批高端装备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不但对化工新材料、专用化学品等高端化工产品提出了急迫的新需求,也对涂料、橡胶等传统化工产品升级换代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再次,生态环境保护赋予了石化产品绿色消费的新使命。
绿色可持续发展始终是石油和化工行业追求的目标。近年来,随着人们对美丽生活环境需求的不断提高,对石化行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不仅生产过程要实现绿色无污染,产品全生命周期也要实现绿色无污染。
石油和化学工业有着从分子结构上改变物质性质的本领,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和治理能力。石化产业诸多产品、技术及装备与环保产业发展密切相关,是向社会提供废水治理、废气治理、固废治理、土壤修复等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方案的主要贡献者。
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,绿色发展催生出环保市场的巨大需求,石油和化工行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,发展潜力很大,可以形成许多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追求舒适生活,也在培育石化产品消费的新动力。
中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,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。舒适生活升级最明显的就是消费升级,旅游消费、健康消费、信息消费、养老消费、品牌消费、服务消费等一系列新兴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快速建立,人们生活品质升级打开了新的消费空间。
为全社会提供舒适、安全、绿色的产品,是石油和化工行业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。同时,还要为下游产业提供适用配套的原材料。
供给侧改革的促进
随着消费升级和社会发展,石化产业中档次低、成本高、效益差的低端产品市场不断萎缩。能耗高、排放大、质量低的产品和服务加快被淘汰,高端产品、差异化产品、绿色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。
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增加有效供给,替代和淘汰低端、无效供给,已成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线。
目前,中国化工新材料正在向高端和差异化方向突破。
化工新材料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,也是为新能源、电子信息、航空航天、轨道交通、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配套的重要产业,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。
经过广大企业的努力,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在先进高分子材料、高性能树脂、特种合成橡胶、高性能纤维、功能性膜材料、电子化学品等一系列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已经研制出T800级以上的碳纤维、聚碳酸酯、工程塑料、异戊橡胶、芳纶等高端材料,国内供给能力不断提升。
MDI等少数产品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石墨烯、纳米材料、3D打印材料、先进膜材料等前沿领域科技创新方兴未艾,涌现出一批创新型化工新材料企业和科研机构。
同时,石油化工企业更加重视差异化发展,许多化工新材料的牌号实现了系列化和稳定化,食品级、医药级、化妆品级产品增多,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。